从本期开始,我们陆续采访一些本申请季的学生和家长,希望他们的经历和故事对未来的学弟和学妹们有一些启发。本期我们采访的是2020年RD常规录取Middlebury明德学院等等多所LAC以及综合性大学的L同学。
L同学绝对是一个神奇的存在。不能用简单的标签去评价他,因为他身上复合了太多的元素。在其中,辩论和戏剧他身上最闪耀的特征。和L同学接触时间很早,但是基本不用给他任何课外活动的建议,因为他的课外活动被辩论和戏剧全部占据。基本上每个周末,不是在辩论赛场,就是在去辩论赛场的路上。多年的辩论积累,使得他在NSDA 辩论界声名显赫。无论是身经百战的老人,还是初入门路的新人,大家对L同学都会尊称一声大佬。 相比浮华的名气,L同学在辩论赛中更加积累了扎实的学业基础,无论是对社会问题的分析,还是哲学困境的思辨,都游刃有余。
在辩论之余,L同学还自编自导自演戏剧,在发给我的长达45分钟的戏剧sample中,我看到了L同学背后付出的坚实努力,因为长达10分钟+的独白以及其他若干演员犀利语言交锋,都出自L同学的原创,而这只是他的作品之一。 但是,世间好事不可尽得,L同学也有自己的弱项,那就是数学。 作为拖延症严重晚期患者,L同学几乎所有任务都得在最后时刻才能完成,拖延到极致甚至错过了若干所藤校的面试…… 还好,最终在我们的不断威逼,催促,利诱下,L同学顺利收获Offer,完成申请季。
Q:同学,你好!恭喜你收获Middlebury明德学院的录取。和大家分享下放榜之前的经历吧?
在我RD轮陆陆续续发出的录取结果中,明德的录取通知书宛如一道耀眼的光。明德作为我考虑ED2的学校,无疑是的我的梦想。
眼看着RD轮接近尾声,这个时候不管是录取还是拒信都已经是见怪不怪了。但事实上明德放榜的那天晚上,调侃着又要多一封拒信的我在看到蓝色飘带缓缓落下时,心情如同收到第一封录取通知书那般兴奋。
现在回顾整个申请季,那些令我抓狂的ddl以及无数个盯着电脑屏幕一筹莫展的深夜也不仅成为了我与朋友茶余饭后的话题,也为我目前的人生建立了一个节点,开辟了身前的道路,压实了身后的经历。
Q: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吧。
我是一名准金牛。我的大脑完美的继承了我对自由、以及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充斥着各种天马行空的遐想。也因为这一特性也,睡眠对我来说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睡觉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随之而来的梦境。在梦中可以满足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解决欲求不满的问题,亦或者是通过观测自己精神在一个没有限制的空间内如何放飞自我,从而反思并搭建对自己的认知。梦境是一个可以花最低的成本去体验生活中五味杂陈的地方,更美妙的是你基本可以一天来一次。
Q:方便和大家分享下你的文书故事吗?如何最终确定文书素材和写作思路的?
“文书一共分两类,要么卖强,要么卖惨。你写的啥?” —— 我的室友
我的主文书围绕着我与失败的爱恨情仇。将失败这一经历拟人化,然后通过我与“ta”的互动来探讨我经历挫折的过程、心路历程、以及最终对待挫折的反思和成长。动笔前我的第一想法是跳出固有思维,写一篇基调欢脱,内容新颖的文章出来博得招生官的眼球。但是打了几次草稿,总结了我这18年来的经历,有一段一直在我脑内挥之不去。这段不怎么美好的失败经历就这样成了我主文书的骨干。
创作过程中,我并没有把文书当做一种我前所未接触过的写作格式。相反,我一直将其视为了一次机会,一次可以放飞自我,没有任何顾虑的去发泄内心想法的机会。别人看来被格式限制的一板一眼文书,在我眼里是我可以把自己最真实、珍贵的经历自由分享出去的平台。
申请的过程中最颠覆我先前认知的就是其实并不是你再选大学,而是大学在选择你。所以没必要为了应和学校的预期从而限定自己文书的内容和展开,就算是被录取了,这份喜悦也只能维持到开学。
Q:为什么选择了Middlebury明德学院?以及你考虑就读的专业是什么?为什么做出这个选择?
相比起大多对学校做好充分的研究,货比三家,考虑进专业、地理位置、以及社区关系等等因素后作出决定的同学比,我对明德的爱显得极为草率。我对明德的执念很简单,在一次文理学院的讲座上我完全睡死过去了,再醒来,已经散会了,但脑子里莫名多了个名字:Middlebury。这个作为契机,便开始了我对文理学院进一步的研究。
文理学院吸引我的是这种小而精的教育氛围,紧密的、环环相扣的校友关系,充足的资源分配,教授给予学生的精力和提供的帮助,亦或者是重要的实习科研机会。有此四年,夫复何求。
Q:可否总结下你的过去几年的求学经历?比如你的高中生活是怎样的?主要做了哪些课外活动?有哪些课程,研究经历,学习体验,暑期活动等等让你印象深刻?
高中是不管我重要的经历还是回忆的密集处产地。这四年里我遇到了陪我一路走来的挚友,我的喜悦会与他们共享,他们也在我最低沉的时候将手搭在了我的肩上;我结识了可能还要陪我走很长一段路的辩论,它让我变的沉着冷静、处事不惊,也体会到了说服大众的魅力;戏剧将我推到了我中央的聚光灯下,从剧作,到排练,到表演,到谢幕,我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魅力,硕大的舞台因为我同台的组员而变得渺小,不再孤独;我开始陪我的父亲长跑,21.3公里后的欢呼声掺杂着我的坚持;我参加了斯坦福的人文夏校,它挫平了我的高傲但同时将我这只井底之蛙的眼界开拓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四年中我接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接触了新事物,对未来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如果你的高中生活还剩下不少,请在珍惜的同时活的大胆,如果你已经面临申请,那这刚好是是个绝佳的反思你的高中生活的机会。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会使你收益颇丰。
Q:留学申请的整个过程中,你和Saga Smarts老师相处下来感受如何?对你的最大的指导或者帮助是什么?
Saga Smarts老师,问号儿的神。被文书搞得焦头烂额不得不拖更是十有八九的事儿,这时候收到Saga Smarts老师一条信息,不去喝两壶回来我是不敢点开的。没有责怪的语言,没有严厉的呵斥,简简单单的“?”比世界上千言万语更具杀伤力,并且随着问号个数成指数增长。
但每天定时收到的问号儿也成了懒癌晚期的我的那颗定心丸。Saga Smarts老师的帮助、鼓励、以及催促成为了我申请季持续生产力的第一来源。及时的文书反馈,帮助我进行的思绪梳理,以及我为熬夜猝死但有时为我写的挽联都让Saga Smarts老师不单单再是我申请季中远在地球另一端的中介,而更像是并肩作战的伙伴。
Q:申请季如何应对压力和焦虑?你是如何处理的?整个申请季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压力将实惠陪伴我们一生的东西,这次申请季更是让我清晰的意识到了这一点。锻炼出优秀的抗压能力以及working under pressure这样的素质固然重要,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平衡自己的时间以及调节做事的力度。我们一生中从小到大基本不会有“只需要你全心投入一件事儿而不用去在乎其他”的时候,往往都是多事件同时发生。申请季也是一样,一头扎进去不把文书都搞定不罢休的铁头行为反倒可能事倍功半。合理的去分配时间,在忙碌于标化和文书的时候穿插进一些好不相干的课余活动或者娱乐项目大大的减少了我的压力并且使我紧绷的神经得到了休息。很多清奇的文书思路往往不是绞尽脑汁思考的结果,而是灵光乍现的产物。
Q:入学之前你还有哪些计划?有什么给未来学弟学妹的建议吗?
大学将是我人生中有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我也知道进入大学后我将会变得空前的忙碌,我也知道往以后的人生中走的越远我能自由挥霍的时间越会变得寥寥无几。我入学前的计划,同时也是给学弟学妹的建议就是:将有限的时间多花在自己身上。
申请这个过程给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反思,它促使我总结了我十几年下来的人生,这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现并认识自我的过程。如何衡量一段时间是否花的物有所值?并不是说你干了什么值得他人认可的事情。那是别人认为这段时间最值的花法。不仅是入学前,只要是有碎片时间我对学习学妹们的建议便是抓紧时间去做那些“你”真正喜欢的事情。在开学前,我会去学车,上网自学我申请季就买下的一把口琴,继续去辩论,学习编程、哲学和其他我感兴趣但是没有时间去学习的技能,以及多花时间跟家人和朋友。
“如果要我给申请季一个关键词的话,大概会是authenticity。” 这是我的一位挚友与我讨论的说出的话。这也是我认为人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所精彩的地方,就是我们很多的追求是没有具体理由的,有时是道不清的喜爱,有时是莫名的向往,但就是这些不经思索的、并不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强迫自己所产生的经历,才塑造出那个unique的你。
Q:还有哪些意犹未尽想要表达的内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