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k Chinese Stereotype

提升B格一点,打破偏见一片

2016-07-20 文:

每一个华裔背景的申请人,在步入中学校园那一刻起,基本上就面临了各种各样隐性的歧视,这种歧视在升大学时尤为明显。即便是出生在美帝大陆上的每一个ABC,他们的姓氏,名字,居住社区,家长职业,甚至兴趣爱好等都极有可能在录取委员会成员的脑海中引发一个又一个对于所有亚裔的特征标签激活。

基本上作为一个华裔背景的美国籍学生,如果你想进入顶级大学,你要比黑同学多考个400多分,比amigo同学多考个300多分,甚至比白同学多考个200多分,才能在分数线上和他们站在统一起跑线上。那么这个情况,对于那些国内的大陆学生来说,对于他们的选拔标准,甚至更要高于美国华裔ABC。原因很简单:顶尖大学里已经有充足的华裔元素,他们录取的国际留学生中华裔必须更加出类拔萃。

提及华裔申请人,基本上录取委员会的成员基于多年的工作经验都会形成以下几个标签:标准化考试高分;在校成绩拔尖;数理化成绩优异;理科类竞赛或夏令营;理工科专业选择;音乐以钢琴小提琴为主;体育活动无特色;志愿者和社区类活动均有但不突出……甚至曾有人笑谈,在哈佛的华裔学生中,随便找出一个女生就会跳芭蕾,随便一个男生就会小提琴,而且他们都不是业余玩票。

本文暂且不去探讨造成华裔背景的青少年背景相似或者志趣相同的原因,而是转为思考如何面对这样的stereotype的压力下脱颖而出的问题。

差异化选择一:专业兴趣选择差异

当绝大多数华裔学生强调自己在理工科方面的优势时,如果你可以独树一帜表明自己的差异化优势,那么加分自然明显。这几天适逢共和党在克利夫兰开大会,而我的一个美国客户(华裔家长)恰好是共和党纽约州热烈支持者并捐款金主,于是在我的建议下,带着他目前只有10年级的孩子,利用暑假去参加了这次共和党会议。临出发前,他专门问我是否需要安排和Trump的合影,我说千万不用。让孩子凑热闹感兴趣即可,真实的感受一把美帝民主的汹涌澎湃。

通过孩子的反馈可知,他非常喜欢这个经历,因为不仅可以近距离的目睹那些原来在新闻里出现的大人物,更可以切身的体会到总统选举过程的惊心动魄。这样的设计,使得我坚信在他心中至少埋下了一颗PoliticalScience的种子。当然我们不会简单的参加完这个活动之后,贴金结束。我已经和这个孩子开始讨论加入纽约市华人议员的办公室开始实习,结合其父亲的行业,以及多年曼哈顿华人区的生活经历并对于华裔族群的观察,去逐步涉足政治与政策这个圈子。从调查研究行业政策的变化对于华裔群体的影响这样的点滴小事去扩展自己的疆域。

我充分相信,在经过2年的努力,这个孩子的申请在提交之时,一定可以凭借其扎实的经历与独特的角度而赢得顶尖大学录取委员会的青睐。试想,他经过奥数培训,参加ACME比赛,艰苦拼杀进入大学,最终毕业也可能只是另外一个华裔工程师,但是如今这条路线,却给了他其他的可能,赵晓兰,骆家辉,李孟贤这样的华裔政界楷模即是他的未来典范。

差异化选择二:课外活动选择差异

华裔申请人通常的课外活动选择以脑力活动为主,偶尔的体育类活动逃不脱crosscountry, 长跑,而音乐活动集中在小提琴,钢琴和黑管,当然,最后很可能绕回围棋象棋机器人。不停的强化着我们书呆子的形象。这样的做的后果就是,你会发现,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楚卫,蒋沈韩杨等同学都差不太多,大家无非是在有限的课外活动中重新排列组合。

最初级的情况下,我会建议我的学生从事比较酷,或者简单说就是其他华裔孩子很少玩的活动,比如帆船,划艇,橄榄球。农耕文明塑造了华夏民族安土重迁,谨小慎微,对于风险有着本能的回避民族性格。而帆船这样的类似航海活动,基本上在三宝太监之后从中华大陆销声匿迹。后来的下南洋,渡北美,基本上都是为了辛苦的讨生活。对于海洋来说,大多数华裔背景的孩子主动选择了以航模的模式来接触。帆船这样的活动鲜有华裔背景孩子参与,所以逼格一下高了起来。参与这样的活动,你都不用说,别人就会瞬间理解你挑战传统,勇于创新,胆大心细,套头弄潮的意图。

 

而划艇更是常春藤精英学校里常年不衰的贵族活动,还记得《社交网络》里那对贵族派头十足的温科沃斯兄弟吗,人家就是玩划艇的。通常这样的划艇活动,都是美国本土孩子参加,在这样的日积月累中,你不用自己说,别人都可以理解,你如何积极融入美国文化,结交跨族裔挚友,并且尝试严格要求自己的态度。毕竟清晨5点即从温暖的被窝爬起,和一帮冻成狗的小伙伴们一起在查尔斯河上浆声辽荡是一件多门拉风的事情。至于橄榄球,那么更不用提了。基本上全是黑哥哥和黑弟弟在里面玩,你能主动融入并且获得他们的信任,这里面不仅需要强健的体魄,更需要智慧的头脑。

篇幅所限,本文不再继续探讨其余多种提升逼格的方式。毕竟每一个人的技能点数分配应该基于他的个人独特环境之下来探讨,不能一概而论。相比于low到爆的头脑风暴,只是在那有限的一亩三分地里来回刨食,不如花点时间和精力提前想想到底要塑造怎么样一个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