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期开始,我们陆续采访一些本申请季的学生和家长,希望他们的经历和故事对未来的学弟和学妹们有一些启发。本期我们采访的是2019年年底ED1提前录取Chicago芝加哥大学的S同学。
S同学来自东部内陆省份,小学初中就读于当地公立学校,属于典型的体制内好学生。但是初中毕业S同学勇于挑战自己选了一所国内非常好的国际学校。初来乍到,S同学秉承了体制内学习的巨大惯性,在新的国际化教育体系中经历了很多挫折和烦恼,也没有很好的把握众多机会。痛定思痛,他勇于打破自己的限制,辗转到了欧洲学校继续读书。在一次次环境的剧烈变动中,S同学逐渐学会了调整心态,调节行为模式,积极主动的拥抱环境,适应环境,并力所能及的用自己的行动改变影响周边环境。S同学喜欢数学,却不是竞赛型选手,喜欢音乐,却没有太多演奏机会……表面上看,是一个标准的中国理工男,但是在他身上我也发掘到了很多优点,比如积极的心态,充沛的热情,苦干的精神,做好身边小事的点滴等等。S同学的妈妈也在整个申请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既可以客观的提供关于孩子的背景知识,又把判断力和决断等因素充分放手,相信专业人士。最终在最难打破的“中国理工男”这个标签下,S同学脱颖而出,顺利录取梦校芝加哥大学。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故事。
Q:同学,你好!恭喜你收获芝加哥大学的提前录取。和大家分享下放榜之前的经历吧?
因为对UChicago越看越喜欢,越看越觉得适合自己,所以在放榜前几晚就不怎么睡得着觉,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定力太差了……放榜那一晚我当然也没怎么合眼,到凌晨三点平静的点开结果,听着拉赫的前奏曲Op.32 No.10,有一种homecoming的感觉
Q: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吧。
我是一个喜欢理科(数学)但骨子里不是理科生的一颗“强扭的瓜”。从高一才渐渐确定数学的爱好,并决定走数学的方向,所以积累上和其他早早就开始进行奥数和相关数学思维培训的同学相比有不少差距。除了数学之外我喜欢研究并在钢琴上演奏古典音乐。
Q:方便和大家分享下你的文书故事吗?如何最终确定文书素材和写作思路的?
主文书讲的是一个很personal的故事,大概牵扯到了本人的家庭以及自己对一些比较controversial的社会现象的见解,当然也结合了自己在国际学校两年多的经历。主文书是我花费时间最长的文书,一开始我有好几个不同的想法,都写了初稿,有的甚至还改了三、四稿。最终觉得最personal的文书更能体现出一些自己的品质,较之其他描述个人兴趣特长的文书更有深度,所以选择了那篇较personal的文书。主文书我修改了十三稿。
UChi的creative essay是几十个题目可选且没有字数限制,可以说是给了学生大的自由度。我一开始选择了两篇一眼望上去就有思路有想法的两个prompt。其中一个是今年的新题,关于如何“无中生有”的。我觉得以数学的角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Banach-Tarski Paradox(巴拿赫分球悖论)。但无奈最终无法将解释的难度做到真正的通俗易懂。我的另一篇是根绝著名爵士音乐家Miles Davis所说的一句话:Don’t play what’s there, play what’s not there来写的。我从我最了解最擅长的音乐切入,再谈到这种理念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最后在总结这种理念对社会生活的实际意义。这样一来就囊括了我想表现的数学、音乐特长,以及我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总之把我想表达、想展现的都表达、展现了出来。不过能谈这么多东西也是得益于芝大文书没有字数限制。这篇essay我改了五稿。
Why-School essay是最好写的。我觉得只要一个学生打心底儿喜欢一个学校,那么他/她对这个学校的理解就不仅停留在表面,而是对这个学校的气质有深刻的认识。那么Why-School essay正是从表面的课程设置、知名教授、特殊项目入手来表现自己和学校共有的典型特征。如果能把自己做过的活动与学校的一些program、project进行联系就更好了。写的personal一些,不要总是强调学校怎么怎么好,而是强调自己的某个特长、性格和学校的某个方面是如何匹配的。总之,只要真心喜欢这所学校那么Why-School essay一定不会很难写。我的Why-School essay改了六稿。
Q:为什么选择了芝加哥大学?以及你考虑就读的专业是什么?为什么做出这个选择?
芝大学生的学习有三分之一要花在core上——芝大的core和哥大一样,涵盖范围极广且相当具有挑战。对于骨子里是文科生/艺术生的我来说,core的存在可以满足我文科、艺术方面的兴趣。而且我觉得本科阶段通识教育还是蛮重要的,毕竟有些文科学到的思想是要伴随一生的。由于我选择的是我最喜欢的数学专业,芝大非常厉害的数学系也成了我选择它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数学界芝大的数学系是可以和MIT,Princeton相提并论的,尤其是其分析学派。最后的三分之一学习时间是electives,这点芝大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度——一般学生可以额外没有任何限制的选择十几门课程。这些课程既可以作为专业内的补充,也可以用来丰富其他特殊的兴趣爱好。十几门课程的学分足够学一门新的major,或者两门minor。芝大的课程设置和极其崇尚学术的校园氛围成为了我选择它的最主要原因。
其实作为一个男生申请数学专业一定不是很讨巧,然而我依旧坚持选择数学专业而不是另辟蹊径的原因是我觉得在文书中可以反映真挚的情感——我作为一个数学不是很突出的学生为什么还选择坚持追求数学。我只有对数学有这样的热爱,换做其他学科我就写不出来这样真情流露的essay了。
Q:可否总结下你的过去几年的求学经历?比如你的高中生活是怎样的?主要做了哪些课外活动?有哪些课程,研究经历,学习体验,暑期活动等等让你印象深刻?
高中生活对我来说极为挑战。从传统的“普初”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我作为一个体制内的学霸的一些思维观念早已根深蒂固。这其中有些很不利于我在国际学校交际、学习的mindset。我一直在试图在去掉这些恶习的同时保留作为体制内学霸的其他良好品质。比如在我慢慢学会如何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时候,我每天六点准时起床的好习惯也渐渐消失了……我也很无奈。高中生活physically并没有初中忙,甚至有很多空余的时间,但时间安排和训练重要品质的过程却比初中要“烧脑”。
课外活动最主要的就是支教。我的支教和许多其他同学的支教项目比乍一看要逊色不少——我没有去柬埔寨的乡下,也没有结合任何高科技,更没有组织庞大的支教团队。我只是利用身边的资源每周或每隔几周给周边的小学、图书馆的学生做科普。我的团队也很小,只有十来位同学。这样我坚持了五年,而且一直试图在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上创新,写过一些调查报告,也对小学生的教学模式上做过研究。最重要的是我进行了反思,也在文书中体现出了我的反思,所以这个活动也就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个“支教”了。其他的一些活动都是点缀类型的,关于数学、音乐方面的一些小的leadership活动。
奖项方面…应该属于极度匮乏的那种。因为没有经过奥数培训,所以市面上的数学竞赛我是“屡战屡败”。小奖写了还不如不写J。可能唯一值得一提的是Ross夏校吧,但我在Ross里也远不是强手。我在公众演讲和英语辩论方面倒是有不少奖项。这个反差也体现了为什么说我是自己“强扭的瓜”。数学方面的积累可能更多停留在对大学课程的学习和科研上。比如我自学了一些微分几何、抽象代数以及最基本的数学分析。虽然都不扎实,然而学习过程中对抽象思维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不可忽视的。
Q:留学申请的整个过程中,你和Saga Smarts相处下来感受如何?对你的最大的指导或者帮助是什么?
不吹不黑,有一说一。Saga Smarts在申请季对我的帮助极大。两方面:首先,Saga Smarts帮助我决定了最终的文书选题。前面说了我有很多不同的idea,写了几篇不同的素材,但我很庆幸Saga Smarts帮助我选择了最有深度,观点最高的一篇主文书和最能体现自己独特品质的Uchi prompt。这点与Saga Smarts对美国名校套路把握之准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是对我文书写作过程中的帮助——Saga Smarts不厌其烦的帮助我修改、润色文书。值得一提的是他几乎不自己上手改,他仅是提出意见然后由我执笔修改。Saga Smarts给出的建议都很精炼且有针对性,如果认真修改会有很大层次上的提高。另外,Saga Smarts对我不停的催促(一般是以一个问号的形式,如果不及时回复就会变成三个问号,或者“人呢?”)也鞭策我完成了两个月供二十几稿的文书任务,这对像我这样拖延症晚期患者是莫大的福音。但是,Saga Smarts一般很少鼓励、夸奖学生,只会言简意赅的指出问题所在,其他废话很少,所以常常让学生觉得有压迫感。我觉得和Saga Smarts相处一定要足够成熟、有相应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样才能最大化Saga Smarts对学术的帮助。
Q:申请季如何应对压力和焦虑?你是如何处理的?整个申请季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其实在应对焦虑这方面我做的非常不好。我是INTJ-T,所以属于易焦虑人群。现在回想最重要的还是把心态摆正、放平。一定要明确自己最终想要的是什么——学习是终生的事,名校的录取与否只不过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小坎儿。申请季最大的收获是英语写作能力的显著提高,我猜想这会对我将来的硕士、博士乃至工作简历的申请与书写有帮助。详细说来就是怎么“吹捧”、表现自己。这点外国人的mindset和我原本的传统中国“沉默是金”“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的思维很不一样,怎样大胆的展现自己优秀的一面是很重要的一点。此外就是在写作过程中对自己不断的打压、磨砺、re-evaluate,让我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更加明晰了未来的努力方向。
Q:入学之前你还有哪些计划?有什么给未来学弟学妹的建议吗?
入学之前准备多读些书,多做些题
不要着急,一步一步走。文书很重要,一套好的文书可以帮助我这样背景和硬实力不是很突出的学生送入梦校,所以改文书的时候一定要耐心、细致,不要怕打乱了重写。然后空余的时候可以多读些书,多学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毕竟长远看还是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实力重要,而不是一张名校的录取信。
Q:还有哪些意犹未尽想要表达的内容吗?
申请季让我认识到读书很重要。现在名校对理工科学生的要求也不再是光做好“业内”的事情就完事了。像芝加哥这样很重视文理教育的学校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深度,对社会生活有些自己独特的思考,而这样的思考必定从大量阅读和与人交往的经历中来。写文书过程中我一方面因为读过某些书而感到得心应手,另一方面又察觉到因为近两年来阅读上的疏忽让我缺失了不少应有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