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与写文书
“你们啊,不要总想……喜欢……弄个大新闻,然后羡慕人家拿个大offer”
“我跟你们讲啊,你们这样子啊,是不行的!”———–长者。
每到申请季,总会遇到各种不开心,各种求帮助。当我积累了足够多的案例并横向对比背后的原因时,才发现原来大家的困惑,迷茫和无奈都那么相似:不会讲故事。
“我很平常啊,没有什么特点啊,也不搞竞赛成就,也没有音乐体育特长,没有发明创造,自主研究,连课外活动也是那么平淡,我说到底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啊。”先别着急,这样的表述并非自谦,因为大多时候,背后隐藏着一句话:“可是我还有一颗上名校的心……”
这一类学生的共同特征是发现自己没有任何特点,没有独特的经历,没有平时的积累,也没有好玩有趣的故事……回忆所有都发现乏善可陈。当然这个里面有很大的可能是由于他们缺乏记录的良好习惯,可能曾经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都没有能够及时的记录和存储。其实能够体会和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已然有了很大进步,可是倔强的内心却时刻焦灼于名校的渴望。
今天我们来分享几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都是男孩,一个天津人,一个台湾人。
一. “倒霉孩子”
L是一个地道原产的天津小孩,幽默细胞印在DNA里,长得也很有喜感。应该算作比较聪明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都就读于数一数二的学校。尽管学习成绩不错,但是远没有纵横睥睨,当然也有一些理工科类的竞赛奖项。L平时性格外向,但是架不住嘴碎,并且口无遮拦,四处听得的相声加上自己的演绎到处现挂,几乎生活中所有事物在他的表达和演绎下都能展现出独特的幽默。
如果不是被父母强行逼迫好好学习,德云社也会多一员虎将。因为他的幽默经常有些刻薄,所以没有什么好朋友,大家与他都维持着不咸不淡的距离。这孩子属于典型的“嘴把式”,所以很多事情光说不练,大致大家也不喜欢带着他玩。勉强也算参加了一些课外活动,但是几乎每项活动中都臭贫,然后总是跑龙套的配角。他自己其实对于自己的状态也很不满意,但是也不知道如何改进,所以,心理暗示自己:“我就是一倒霉孩子”。
决定出国后,他的标准化考试成绩也是不错。就是这么一个各个方面不是特别顶尖和杰出的孩子也有一个强烈的名校梦。然而当他准备提笔写字时,才发现自己原来没有合适的故事可以讲,因为任何经历都似乎那么平淡无奇。唯一的特长和优势是损人,但是这个故事不能讲。我总觉得这个孩子身上有些独特的地方,所以,我决定结合他的口头禅深入发掘一番。
最后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倒霉孩子与命运对抗的故事。用诙谐的语气,幽默的设计描述了一个青春少年所能碰到的各种尴尬故事,每每费尽心力,总是功败垂成。而在他的各种失败和倒霉事件中,也摘取出来一些非常好玩的同时没有文化差异的小趣事作为细节和注脚。尽显倒霉后,又描述了他积极为了自己转运而做的一切努力,各种荒唐怪诞的行为逻辑与故事背后其实体现了他乐观坚强,永不放弃,深入反思,不断尝试的精神和行动。这个没有任何一个耀眼成功的孩子最后斩获了藤校的offer。这一次他终于不再说自己倒霉了,然后又开心的加入了损人界,成长为一朵奇葩。
二. 放羊少年
与我们常见的影视作品里的软绵绵的台湾青春少年不一样,这个台湾男孩P生就五大三粗模样,非常孔武有力。他的父母早年从台湾移民美国,并在中部一个鸟不拉屎的州开始了生计。兽医行业的父母其实收入还不错,家里经济条件逐渐变好,买下了一个小农场。所以P同学基本上在农场上渡过了整个青少年时光。当其他孩子玩电玩的同时,他在帮着割草捆扎,打扫圈舍,牧牛放羊,很是辛苦。
P就读于家里附近的一个高中,班里50几个同学,从小学到高中,这么多年就一直几乎没有变化。小镇的生活基本停留在上个世纪中叶,这也充分折射了美国中西部地区的社会现实。P也有一个名校梦想,但是我们聊起来各种话题时,P同学也显得非常尴尬。繁忙的生计,压力的工作,P同学是作为一个壮劳力被定位的,所以,他除了学习外没有什么靓丽的其他活动,因为闲暇时间都在帮家里农场干活。他们所在的高中也很单薄,根本没法提供给学生参与debate,science bowl, school newspaper等活动的机会。偶尔能去一次芝加哥,西雅图,他能兴奋上半年。
尽管在美国,但是P同学的处境也非常尴尬。虽然考了个全校最高的ACT分数,但是放到全国范围来看,也就那么回事。要命的是,他也有个名校梦。既然农场倾注了大量心血,那么不如我们最后的故事就着眼农场。最后我们的故事从为目睹母羊生小羊,帮小羊剪脐带开始,不断涉足牧牛,放羊,打疫苗,处理动物尸体等等奇妙却寻常的农场生活经历。赚够眼球后,笔锋转到他对于现代农业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大量阅读。P同学从具体的农场劳动,扩展自己的经历到了有机种植,循环农业等等更大范围的思考与涉及。并开始尝试借助金融市场来预测管理,以及对冲家里种植物的风险。这样真诚独特的故事,最终斩获了大藤Offer。当然我也在这个过程中让他打了地域特色这样的牌。
看过了2个人故事,话题回来。这两个人就是你平时班里那些最不起眼的同学,他们成绩还好,活动还好,各种还好,但是就是不那么突出。但是我永远坚信每一个平淡的学生背后,都有一个传奇的故事。这个故事一直存在,它构成了你的人生绝大部分,也清晰的印刻着你的不同和差异,标示了你的青涩到成熟,展现了你的视野和格局,代表了你的兴趣和品味,昭示了梦想和野心……只不过这个故事很多时候确实很难找。
在帮助学生寻找打磨故事的过程中,学生本人长期的积累,独特的经历会成为他/她本人故事的边界:那个参与过上百场戏剧演出,塑造并且经历了95种不同人生的女孩;那个从小学画,画作无数,临摹了6遍《富春山居图》的女孩;那个骑行横穿美洲大陆的男孩……这些学生本人独特并且扎实的经历构成了他们故事的核心骨架,只需摘取这些经历中的一些感悟便可展现出血肉。
如果学生没有极度差异化的一些经历,那么阅历的广泛,知识的储备,思维的深度,广度,以及复杂度就成为了扩充故事边界的另外一种手段:那个重归故乡,在祖辈故居反思家族命运与国家历史变迁的女孩;那个中美两国间穿梭寻找消失的历史细节的男生;那个回忆山城火锅与棒棒军命运起伏的女孩……这些学生本人强大的知识储备,犀利的视角,温情的内心构成了他们故事的核心骨架和血肉。
最后的最后,我还希望传达一个观点,好的文书只能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的纵向演化和进步,而横向比较他人的故事是没有意义的。另外,文书虽然重要,但也不是万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