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考试分数分析与趋势判断
随着首场八月份SAT考试成绩公布,一时间被各种分享分数的信息刷屏。尚未处于申请周期的家长们在提早的经历着这种焦灼,一方面感叹高分不断涌现,另外一方面在猜测究竟自己的孩子能够取得什么样的分数。处于申请季的家长就更加揪心了,孩子分数没有达到预期的家长不停的被“别人家的孩子”的靓丽分数而影响,而那些即便取得了不错成绩的学生家长,又在焦灼自己孩子是否能从一票高分申请人中脱颖而出。考试仅仅是第一道关卡,过了这道关后,其实后面仍然挑战重重。只是我们多年来形成的分数情节,使得大家更加重视这个话题。
作为一个纵横行业多年的资深人士,我对于这种现象已经见怪不怪了,因为历史不断的再重复着自己。我所最初认知的SAT考试与今天有比较大的区别,十几年前的SAT更加像同时期的难度降低版的GRE,里面充斥着类比,反义等等今天已然看不见的题型。2005年的巨大变化,以及以后的系列微调才逐步演化出来一个今天人们认知的SAT考试。讲这个历史典故,只想说明一个意思:大家不要总认为自己孩子所处的时代变化太大,其实历史上来看,都差不太多。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谈下我对于SAT分数,考试备考等几个方面的看法。
1. 能够获得的数据本身是有限的。
就在大家不停的被1500+的成绩刷屏时,其实大家应该意识到,这毕竟只是庞大数据群中的一部分。通常愿意分享成绩的主要是培训机构,家长和学生层面对于自己的分数通常是采取相对保守的态度,极少有人主动公布自己的分数。此外,公布的成绩中,只有1500+以上才具备传播价值和话题属性。事实上,数据的庞大部分毕竟还是那些没有取得1500+分数的信息点,但是出于信息传播的特点,大家更容易记住的反而是高分段的少部分学生。
2. 趋势性判断
单纯看某一次考试成绩的分数点,其实形成的判断还是不完善的。但是当你积累多次数据,从而形成一定趋势后,对于整体分数的分布变化规律可能有个更加清晰的认识。鉴于SAT目前考试次数还是比较有限,我们可以参考老的SAT的分数变化趋势。不可否认的一个现象是:随着一个考试的时间积累,受众们对于考试的研究和了解程度逐渐提升,最终带来整体分数水平的提高。
最早年间我指导学生申请时,发现当年满分2400的SAT考试,如果成绩能够达到2200+,那么就是非常非常理想的成绩了。而如果有学生能够考到2300+,那基本上是惊为天人了。但是很快地,我感受到了中国学生强大的学习能力和考试能力。SAT的高分不断涌现,各个学校的录取标准也水涨船高。以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为例,2014届毕业学生中,SAT平均分数2080;2016届毕业生,SAT平均分数2152;2017届最新毕业生,参加老SAT的学生中,平均分2230.
正是老SAT的高分过分集中分布,失去了提供有效的区分度,所以导致了新SAT的出现。理论上这个去年3月新引进的考试应该提供更好的区分度,但是在我亲自做题,对比分析的情况下,我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事实上新SAT的考试难度出现了下降。老SAT非常重视词汇的积累,尤其以最早期的类比,反义,以及后期的填空问题来考察,但是新SAT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于词汇的考察。阅读文章难度没有明显变化,但是引入的图表题和原文位置题目,可以有效的降低理解难度。语法部分的简化更加使得难度下降。结合以上一些因素,我判断,未来高分涌现会越来越多,新的SAT也会比它的前辈更早的迎来下一次变化。
3. SAT分数与学校录取的对应关系
毫无疑问,SAT与录取学校的结果一定存在正相关。10年前,UCLA申请人数只有5万,而今天,申请人数超过10万,与之对应的是。这种现象几乎在所有排名靠前的美国高校中出现。我在今年2017年4月15日的讲座中专门以常春藤八所学校为例,展示了过往十年间这八所学校中的申请人数,录取人数等等具体数据的变化。
在学校规模没有扩大的基本前提下,其实每年录取的学生数量基本保持稳定。新的SAT的难度下降,事实上会给竞争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因为高分学生数量更加集中。我认为一个比较健康的心态去理解SAT分数与学校录取的关系是:如果学生达到了XXX分数,那么针对某所学校来说,这个学生的综合背景材料中,SAT分数这项就算过关了,不会给学生本人带来任何负面影响。我们随便举个例子,并不代表真实性:A同学SAT 1550, CR750+ M800。那么根据经验来看,这样的分数基本上已经达到了Duke大学的对于国际生的标准。那么Duke在审核这个学生A时,他的SAT成绩就不会拖后腿了。Duke会关注学生所在高中,所选课程,在校成绩,荣誉奖项,课外活动,兴趣爱好,个人特征等等其他指标。
假设此时有一个B同学,SAT1510,CR 710+M800,那么这个同学的SAT分数尤其语文部分就离主流的Duke的国际学生水平有一定距离。他的这项指标可能会在申请时,引起录取委员会更多的考虑,虽然不一定会减分,但是肯定不会加分。
中国家长传统上总是以高考分数线的心态来理解美国大学录取时完全不对的。SAT分数的取得,只是帮助学生在这一个具体项目上更加清晰的区分自己和其他竞争者,而不意味着,学生可以一劳永逸的认为自己“理应”得到什么结果。每年的状元分数被拒,高分低录,或者低分高录其实都是这种情况的反映。更加准确的表述应该是:越高的SAT分数与相应学校录取的正相关性越强。注意,这里是正相关,而非因果。
4. 如何取得好的SAT分数
这个问题我们分开来说:数学部分,阅读及语法部分。
4.1 SAT数学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SAT数学如果不能取得一个非常漂亮的结果,那么拿到高分的概率就会低很多。坦率的说,SAT数学绝对不能算作困难。就像你不能把不随地吐痰定义为美德一样,SAT数学的难度绝对不应该对于绝大多数学生造成困难。如果真的在这个方面有问题,那么我强烈建议巩固下这些基础知识和能力,否则人生前行会有些痛苦。请相信我,理工科的孩子未来会遇到的数学问题远远超过SAT水平;人文社会科学的孩子,多学点数学也会给你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4.2SAT语法
综合对比新版SAT的语法部分和老SAT的语法,你会发现,仅仅从题目数量来讲,新SAT语法题都少了很多。尽管这里面有时有一些难度比较大的句子顺序题,但是公允来说,新SAT的主流题目考察难度不是很大。语法考试的最大特征在于,常见的语法现象是一个相对固定的集合。无论是标点符号的用法,还是时态,平行,比较或者主谓一致考点都极为明确。当你做过一定的持续训练后,会很快的意识到考点是什么。即便当时有点蒙,没看懂,但是结合选项很快就能判断出来。
对于有限集合,中国学生的传统优势就体现了出来。经过反复不断练习,针对性的训练,这个部分的准确率和速度会有大幅提升,从而确保合理的分数锁定。
4. 3SAT阅读
对于阅读部分分数的提高,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也访谈过一些高分和低分学生。目前也正在考虑通过技术手段来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障碍。但是,当看到很多学生和家长期待我推荐各种SAT辅导班时,我反而很犹豫。
无论老的SAT还是新SAT,阅读部分最大的难点在于时间有限。新版SAT阅读部分,5篇文章,52道题目,65分钟。总共将近4000字的英文文章,题目和选项平均每到也有几十字。那么算下来整体阅读量非常大。在线下培训班,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逐字逐句,分条缕析,掰开揉碎的分解文章和题目,但是考场上呢?
你可以采取65分钟的时间仔细的分解文章和题目,我们假设TOEFL的水平和要求,20分钟一篇文章,那么这就意味着你只能做完3篇文章。剩余两篇不能都选C吧?那么如果加速的话,又存在诸多问题,有些文章或者题目非常晦涩,无论是句子结构,还是词汇用法都非常费解,怎么加速起来呢?
说白了阅读部分的考察基本上全都在平时的积累。你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思考分析能力,都是绑定在一起的,没有办法分开。尤其对付双篇文章的题目,这个里面涉及单独一篇的题目还可以回文定位仔细区分,但是一旦涉及一个作者对于另外一个作者的观点时,一下就麻烦了。因为这不仅是一篇单一的文章,而是两篇话题相关,角度差异的问题。对于学生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敏锐准确同时保证速度才能有效得分。
归根结底,我对于目前既有的阅读培训方法都会有一些疑惑。早年间我还在一个非常著名的机构听过所谓当红的老师讲解SAT阅读特别方法。其精要无非是不读文章,直接做题,根据题目回看文章。这种题目应付偶尔的细节题目时还算可以,但是一旦遇到主旨或者写作手法,又或者是观点差异时,一下就露馅了。另外一种阅读方式是跳读法,比如只读首段,尾段,以及每段首尾句。但是这种方法对于那些文学作品,以及知识点信息量非常大的科学类文章又没戏了,因为很可能你唯一读的那些内容都是无关痛痒的细节,或者似是而非的迷惑选项来源。
“出来混,早晚都是要还的。”
与其指望假期报个培训班,不如早点抽空拿本书出来读,哪怕是本小说,只要不是口水型用词和弱智型语言结构,基本都还是有些帮助的。或者觉得书籍太累,那么买本杂志看看,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