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EA申请策略&心态应对
从上周(12月7号)开始,到下周(12月16日)结束,几乎每年的这个时间段,都是学生和家长们最为焦虑,纠结和辗转反侧的时间段了,因为提前申请ED/EA在这个阶段放榜。在整个留学申请季,这个时间段的压力指数可以排到第二位,仅此于每年3月底的RD常规申请录取结果放榜日的压力指数。同时因为期许了诸多梦想和愿望,这个阶段的结果也显得承载了超乎寻常的意义。
放榜之前的无数期待,放榜之后的几家欢乐几家愁,我每年都目睹无数,也逐渐见多不怪。但是,对于人生头一次的学生和家长来说,如何正确的面对这些结果,如何合理的设计接下来的申请策略,甚至如何更早的规划设计自己的ED/EA的操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在进入主题前,继续做下扫盲工作,普及ED/EA基础知识。美国大学中的绝大部分招生录取都分两个阶段:提前批Early Decision (ED) / Early Action (EA),以及常规批Regular Decision (RD)。简单来说,提前批的招生录取截止时间和放榜时间都非常早,主要是学校用来甄选优秀学生,提前锁定生源的一个手段。因为评比大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Yield Rate,这个词汇比较难以翻译,我们姑且称它为实际入学率,即实际入学学生数量与收获录取学生之间的比例。这个比例越高,说明学校对于学生的吸引力越大,越能体现学校的优秀。由于常规申请RD阶段,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很多所学校,而最终只能就读一所,造成其他学校的录取事实上产生了浪费,从而拉低了实际入读率,那么很多学校都在提前申请阶段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来限制和筛选真正心仪本校,并且想要就读的学生。由此产生了ED,EA, REA等等不同政策方式。然而不同学校的不同政策,会让大家头昏眼花,下面做一解读。
Early Decision (ED):执行这种提前录取政策的学校,一旦选择提前录取申请它,那么就不能申请同样执行此类ED政策的其他学校,即ED具有排他唯一性,或者绑定属性。一旦录取了,学生就必须入读这个学校,同时,如果已经申请了其他学校的,那么需要撤回自己的申请。如果被拒绝了,那么没有任何后续影响,学生可以广泛申请后面常规录取学校,以便增加自己的几率。
ED政策最近一些年有了变体,即ED1 以及ED2,其申请截止时间通常为ED1:11月1日或15日,以及ED2:1月1日或15日。其实很简单理解,ED2作为ED1的补充政策,通常是这些学校为了抢夺在第一轮ED1中没有拿到offer的学生,从而让他们在12月中旬收到尴尬的结果后,还可以重整旗鼓再进行一轮ED申请。
Early Action (EA):与限制严苛的ED政策相比,EA政策柔和了许多。基本上没有限制。执行这种提前录取政策的学校,一旦选择提前录取申请它,那么既可以同时申请执行ED政策的其他学校,也可以申请执行EA政策的其他学校。基本上这个政策有点鸡肋的感觉,对于学生没有限制,因为即便录取了之后,也可以不去。RD阶段没有任何限制,无论你EA结果如何,都可以继续申请。
Restrictive Early Action (EA):这种政策有个别名Single-Choice EarlyAction(SCEA)与上面宽松的EA政策相比,REA的政策相对严格。一旦选择执行REA政策的学校进行提前录取申请,那么可以同时申请执行ED政策的其他学校,但是不可以申请执行EA政策的其他学校。这种REA政策更多时候,是为了制衡EA,而对于ED没有限制。一旦录取后,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是否就读,而RD阶段也没有任何限制。
简单总结一下:ED政策录取之后必须就读,对于学生有限制性,所以选择起来务必慎重。而EA政策,没有对于学生是否就读严格限制,所以相对灵活。REA政策对于结果相对灵活,但是对于过程有所限制。
申请策略:
我指导的学生中基本推广执行一个基本理念:
- 如果标准化考试成绩已经基本达到预期,同时间精力允许,院校符合心仪,那么必须同时申请一所ED,一所EA,即同时申请两所学校;
- 申请的ED学校选择慎重,必须基于自己的实际实力与真实兴趣;
- EA学校既可以作为保底,也可以作为梦想冲击,总之,务必申请一所,精力允许欢迎更多。
基础事实:
关于ED,EA的录取数据网上有很多,如下图统计所示。
可以明显看出执行ED/REA政策的8所常春藤学校中,普遍录取率都达到了两位数,而数据中第一列显示的总体录取率除了2所外都是个位数,而第二列RD常规申请录取率更是低了很多。这样的数据容易给人以暗示:提前申请更加容易录取,所以一定要把握这个机会。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常见误区:
提前申请真的比常规申请容易很多吗?
答案:不给出具体环境参数和变量的答案都是耍流氓。我与斯坦福的资深招办人员聊过这个问题,可以肯定的是,至少斯坦福大学在提前申请中,有大量的运动员学生参与申请,而斯坦福每年的体育奖学金更是高达300个名额。所以,斯坦福的数据中有大量的运动员造成了结果的扭曲。
其次,在与其他招办的人的持续沟通中,我了解到的一个共识是,在ED/EA申请中的学生普遍质量都很高,无论从考试分数,平时成绩等,还是课外活动,荣誉奖项等各个指标来看,他们都是属于well-prepared充分准备的一群申请人。此外,一个显而易见,却没有人指出的因素显示,校友子女在提前申请人中大有人在。那么基于以上几个因素,我们可以了解到,对于绝大多数华裔申请人来说,这个提前申请的高录取率其实是有些扭曲的,因为采集的样本本身就不够代表性。所以,不要迷信提高录取率的概念,因为如果自己没有准备好的话,硬申ED/EA反而会浪费机会。
具体操作:
- 如果你志存高远,那么HYPS恰好都是REA,即你只能从其中选择一所进行申请。
- U Chicago芝加哥大学往年都是非常友好的EA政策,所以,一度芝加哥申请人暴多,甚至出现了EA申请放榜时,芝加哥已经发放了超过年度入学学生数量的offer。然而,今年开始,芝加哥同时开放了ED和EA的政策。如果这个政策明年延续,那么对于申请人来说,还有很多选择。
- MIT与Caltech两所学校势均力敌,都执行的是EA政策。但是往年的MIT的EA中不允许国际学生申请,而今年这个限制取消了,学生可以选择MIT进行EA。
- 排名靠前的学校里,事实上执行EA的学校数量比较有限,这也可以理解,因为毕竟每个学校都在比拼Yield Rate。所以,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选择不多。只有Georgetown University乔治城大学,UVA佛吉尼亚大学,Univof Michgan Ann Arbor密歇根安娜堡,NC Chapel Hill北卡教堂山,Boston College 波士顿学院,GIT佐治亚理工,CWRU凯斯西楚大学等学校执行EA。
- 几乎剩余的其他学校都执行ED政策,选择时需要非常慎重。
- UC系列的学校不执行任何ED/EA,都只是统一在11月份开放申请系统,鼓励学生申请。
得失心态:
1. 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通常的建议是鼓励那些拿到Offer的学生低调。因为尽管保持低调,他们的成功消息也会以难以想象的速度进行传播。当年我指导的一个学生拿到了Yale的提前录取,然而却引起了同学的嫉妒与愤恨,甚至闹出了匿名信举报的问题。那次事件,使我对这么小年龄学生中的人心险恶,突然有了深刻的认识。
2. 世界很大,牛人很多。在我们的学校里,城市中,同一个省份,乃至中国,甚至放眼全球,一定有各种各样神奇的孩子,他们总有一些非常杰出的成就和履历,所以拿到了录取也不足为怪。让我们为每一个成功的孩子所衷心祝贺。
3. 失之东偶,得之桑隅。ED/EA的申请失败,其实有时并不代表任何事情。它既不是对于学生过往的否定,也不是对于成就的不认可。很多时候,可能真的就是不匹配,或者根本上是运气不好。我当年指导的一个北师大实验中学的学生,按照我的理解是完美申请人,所以,他ED时想要申请宾大的Huntsman Program(前任驻华大使鸿博培亨茨曼家族捐助的这个项目),这个项目是UPENN开设的专门给那些对于国际关系以及商业同时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准备的,学生等于同时拿到沃顿商学院和宾大的文理学院的录取,可以进入学校后,根据兴趣开始学习。这个项目的录取难度极大。他被放置到了等待名单,而后的日子,拒信逐步飘来,甚至包括一些他认为用来保底的学校。最后的那天放榜,他挨个打开了创春藤大学的录取放榜网站,然后拒信挨个飘来。直到最后一刻,蓝色的Yale网页蹦出来一只斗牛犬,他进了Yale。
4. 负面心理。尤其是,当你看到一个几乎和你同样背景,甚至弱于你的同学拿到了好的offer,这种纠结的小心理会立刻放大,因为青春期的部分孩子们会有强烈的peer pressure。然而这种心理是所有情绪中,最要不得的。虽然在同一个班级,学校,甚至小区,但是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应该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边界。一旦产生负面心理,很难在重新培养认同和尊重的价值观,甚至很难发现别人的优点,从而一下失去见贤思齐的可能性。所以,负面心理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注意,我并非一味劝诫同学们要心胸豁达,而是告诉你们,如果过分关注负面情绪,那么你就失去了正面成长的可能。
5. 运气因素。当一切尘埃落定时,我们不可能否认运气的存在。在我有限的生命中,我观察到了大量的成功人士,当然我们可以把他们的成功归因于天赋,努力,机遇,背景,性格,但是我与很多睿智的人士交流发现,他们无一例外的提到了运气在自己成功中扮演的角色。随着年龄的增长,面对无常的世事,很多人都会逐步的意识到各种偶然性以及琢磨不定的机缘。所以,年少的学生们,真的不用纠结一时一地的结果。放眼更长远的未来,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