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e stories about major

三个关于专业选择之困的故事

2016-11-17 文:

在于很多家长沟通的环节中,发现了一个共性的问题:家长和孩子都非常迷茫于自己的未来专业选择。

  1. 家长和学生们缺乏对于不同专业的了解和区分,并且很难按照国内的专业划分和设置来理解美国大学专业设置。
  2. 大学所学专业决定着未来一段时间工作的行业以及人生的方向,实在关系重大,担心选择失误造成耽搁和影响。
  3. 家长和学生们不了解转专业的政策和操作。即便了解了,又担心如果学习了一个自己不擅长或者不喜欢的专业,那么中途更换,不仅劳心劳力,更加有很高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4. 不同专业的申请难度有所差异,所以,从入学角度考虑专业问题也必须提前考虑。

 

兹事体大,且个体差异明显。虽然我纵横江湖许多年,但是也没法给出一概而论的指导。今天愿意分享几个故事帮助大家理解专业的选择。


故事一:厌恶数学的文科学霸

Y同学成长与辽沈大地,具备了东北女孩子的很多优点。当与我初步接触讨论时,她只是提到了自己是文科生,理科不擅长,所以,可能大学专业不可能选择理科和工科类的,只能选择人文社会科学。通过谈吐交流,我深切的意识到Y同学逻辑思维缜密,分析能力极强,具备一切理工科优秀学生的素养。所以,我好奇的问了一句,为何不喜欢理科呢?

 

Y同学愕然了些许,便讲述了一个心酸的故事。初中阶段,Y同学赶上了一个脾气暴躁的数学老师。在一次黑板题目演练中,Y同学不幸被抽到,由于紧张,没能发挥正常水平,于是遭受了来自数学老师长达2个小时的谩骂。从此对于数额学蒙上一层阴影。拒绝学习。

虽然不学数学,但是学霸余威不减,在文科班如鱼得水。在考虑大学专业时,我与学霸和家长有几次畅谈。最终,一个俗气到不能再俗的故事出现了,学霸在记者父亲的影响下,选择了传媒专业。适逢当时ED申请,学霸极为喜欢西北大学,所以,在我的神来之笔的指导下,成就一篇至今为止仍然堪称典范的why essay,充分展现了家庭影响,自我追求以及专业认知等诸多方面,成功的拿到了西北大学传播学院的录取,并成功进入传播学院最为精英的世纪学者项目,殊知当年仅有2名来自中国大陆学生入学此荣誉项目。

 

进入西北的Y同学各种精彩,不仅师从泰斗,更加结交一票好友,包括Tom Hanks汤姆汉克斯之子。借学霸之光,我也与有荣焉的沾光,拿到了汉克斯的亲笔签名。可是顺风顺水的学习并不能掩盖,美国传媒行业江河日下的窘境。为了从现实发展的角度考虑,Y同学,选择了转专业,从传媒学院转入文理学院。由于GPA较高,且平时大量练习写作,学霸的转专业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当我们庆幸自己的幸运时,后来才发现,其实西北大学非常开明,充分鼓励学生的兴趣发展和专业选择,机会不会刻意为难想要转专业的学生。


进入文理学院后,面对诸多选择,Y同学其实也没有主意,只是被动的遵从所有中国学生的典型选择,学习经济学。但是无奈经济学的高级课程都涉及大量的数学计算,为了更好的学习课程,Y同学捡起了多年不碰的数学。美帝的数学教育重分析和推理,并非一味强调计算。Y同学逐渐竟然如鱼得水起来,除了基础的微积分,线性代数等课程外,Y同学竟然开始了实变函数,泛函分析,随机过程等高阶课程的学习努力。

 

后面的故事,逐渐变得简单起来。Y同学大四时内容深厚,在我的二次指导下,成功斩获了Duke, Cornell,UCSD等等一系列大学的经济学博士的全奖offer。几经权衡,Y同学去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因为这里的计量经济学全美第一。后续的日子,我与Y博士把酒言欢,无不感慨中美两国的教育差异。一个曾经对于数学厌恶至深的孩子,一个笃信此生数学无缘的孩子,今天竟然将高阶数学工具化为每日的日常,游刃有余。

 

故事二:不断纠结的选择恐惧

M同学就读于广州最好的中学。当然在这个学校里,她并不是那么出众。无论是从课外活动还是学业成绩。各种大牛总是占据了不同领域,留给狭小的空间给予绝大多数普通同学。M同学敏感却坚强,对于未来有美好的预期。由于接触时间很早,所以,我很早便介入了她的升学指导。


最开始时,M同学喜欢看凤凰卫视,认为里面的主持人总是那么为民喉舌,正直敢言。在我的鼓励下,M同学父亲积极寻找资源,联系了本地电视台的实习。处于社会民生最前沿,M同学跟随记者出镜报道了很多新闻。然而她却敏锐的发现,原来绝大多数采访都是提前安排和设计好的。随着更多的接触和了解,她终于发现,其实所谓的公正中立基本只是美好的愿望,即便如心心念念的凤凰卫视,也是在秘不宣人的方寸间,展示着有限公正和理性。

 

丧失了对于传媒的兴趣后,M同学听从父亲的建议,开始关注热门的生物领域。并在学校的暑期活动中,成功参与华大基因的实习项目。几个礼拜的参观和探访,在收获了对于生物科技的惊人进步的认可后,她通过交流获知,其实点滴的的进步是基于天纵之才的灵光闪现,而绝大多数普通的生物研究工作者,每天无非重复着高级的脑力和体力劳动。

 

丧失了对于生物学的兴趣后,她又在我的建议下,开始苦读各种书籍,力图从书籍的精神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空间。所幸的是,她突然对于复杂而宏达的社会学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婚姻,家庭,伦理,道德,同性恋,堕胎等等一系列问题让她突然意识到原来八卦和狗血的背后牵扯了如此多的知识。值得庆幸的是这个兴趣坚持了许久,直到申请。后面的故事,更加传奇。M同学成功的进入了Cornell康奈尔大学,并如饥似渴的攻读社会学领域。她敏锐的视角和长期阅读带来的思考能力的提升,使得她在这个绝大多数都是美国本地同学的专业里如鱼得水。虽然是国际学生,但是她清晰的思维,流畅的表达使得老师视作掌上明珠。


如果故事到了这里,那么也算一个传统的结局。但是M同学在经历了大一一整年的扎实学习和研究后,逐渐沉淀自己的理性认识和发现,意识到社会学并非自己的优势领域,尽管她可以做的很好。几经深思,M同学最后选择了计算机专业。严密的逻辑内核,清晰的分析框架与无限的创造性在这个领域有机结合起来,M同学终于决定了大学学习的方向,不再纠结。至于社会学,只作为一个辅修minor,用以满足偶尔的好奇心。毕业后的M同学,成功进入了Facebook,她扎实的编程能力保证了她的工作机会,但是对于社会学领域的热爱是能够促使她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

 

故事三:随波逐流的金融梦想

L同学是非常典型的听话孩子,对于父母师长的安排和教诲从来都是严格执行。但是这样的性格特征也导致她没有任何自己的想法。当我第一次问她以后的可能从事的行业和职业时,她告诉我:“金融业,最想做投行。”其实,每每听到这种问题的回答时,我已经习惯于两个标准答案:其中之一是没想法,另外一个就是进投行。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投资银行这个词汇进入了大众的视野,由于媒介的传播和信息的扭曲,使得很多大学生和中学生将投资银行视作人生唯一的目标和追求,并且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激进的展示自我,拼命地刷亮简历,心态也变得越发功利。


对于这样的答案我一向不甚感冒,所以,不咸不淡的说,虽然投行录取本科生没有专业限定,但是数学和经济学的背景通常会比较典型。于是L同学自然说想进入大学学数学和经济学。L同学父母想增强孩子背景,所以准备安排各种金融机构的实习,但是无非是银行柜员级职位,以及券商打杂。这样的想法,被我强力阻止。不断努力沟通,L同学父母终于认可说,尊重下孩子意见,选择了孩子从小就一直喜欢的环境教育领域的活动进行参与。虽然没有自欺欺人的高大上,但是至少这是她自己的兴趣。

 

尽管她的SAT只考了2150分,但是在我的积极努力下,成功的收获了UC Berkeley的录取。当然她原始的梦想是和几乎大多数中国孩子一样进入文理学院学习经济学,但是现实还是开了个小玩笑。每年伯克利都会将少部分标准化考试成绩偏低,但是其他指标出众的申请人录取到它特殊的一个学院:自然资源学院College of Natural Resources。这也不奇怪,L同学家长去参与录取Berkeley新生聚会时才发现,几乎所有学生的成绩都在2250+,甚至不乏2300+的高分选手。相形之下,2150实在惨不忍睹。

 

进入自然资源学院后,L同学多少有点小的纠结。但是我鼓励她,这也许是最好的选择,抓住当下机会。后面的日子,L同学奋发图强,仍然心心念投行,于是我鼓励她转学或转专业。习惯了加州的气候,她更加愿意在学校内部进行跳转,于是我们非常顺利的从自然资源学院转学到了文理学院,终于如愿以偿的选择了经济学和数学专业课。继续在文理学院修读一年后,她意识到了自己对于金融领域的强烈兴趣,于是又萌发了转学进入Haas哈斯商学院的想法。


在我的指导下,成功准备申请文件,一举收获伯克利Haas的录取。尽管有着不同寻常的转专业之路,但是她独特的经历也提供了自己一个超越同龄人的背景和故事,让她更加清楚的意识到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明确目标进而为之努力。今天的她成功的锁定了高盛盐湖城的一份工作。当我问她究竟今天这样的境遇是好是坏,是否有所后悔时,她沉默了好一会。然后悠悠的说:“谁知道呢?”

 

成功的人都那么相似,而失败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同。总结下以上3各案例的特点,以及结合大学的属性,其实可以发现很多值得学习的内容:

 

1.   保持开放积极的心态,多尝试,多试错。

很多人面对陌生领域充满了各种恐惧,害怕哪怕是付出那么一点点微小的努力,去推开陌生的大门。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对于陌生事物的认知完全是局限于自己过往有限的经历,而自己的过往感受恰恰是不可完全相信的,并且每个人的潜力也足够巨大。不去广泛尝试,多处试错,怎么能找到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呢?

 

2.   投入巨大的热忱和耐心,多思考,多努力。

当做好每一个阶段性决定后,学生都会面临陡峭的学习曲线,尤其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非常痛苦。但是这个时候是考验玩票选手和专业选手的分水岭。如果真心喜欢一个领域,那么应该持续调动积极的心态,不断从各种角度付出思考和实际行动,以便做出成就。换句话说,没有任何一个领域容易取得成功,任何成就的达成必须经历艰难的过程。遇到些许困难就放弃,容易陷入频繁失败的怪圈。

 

3.  提前做好计划和准备,并永远保持灵活性和冗余安排。

一旦设定好目标后,必须制定出一个可以付诸实际行动的计划表。不需要落实到每天每小时的具体任务,但是至少要有周计划,月计划,以及相应的里程碑的检验。同时要抱有充分的灵活性,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发生动态的调整。

 

4.   美国大学本科阶段专业设置远远没有想象中的灵活和多样。

外界对于美国大学专业有各种传言,但是那些传言多半与研究生阶段的专业以及课程混淆。事实上,各个大学开设的专业大同小异,甚至名称都基本一样,都重视学生基础素质的训练。只有到研究生阶段才会出现大幅细化。

 

5.  大学基本按照学院大类规划专业,申请时和入学后专业可以不一致,院内转专业随意,跨院稍复杂。

最为常见的学院为文理学院和工程学院,几乎绝大多数学校都会开设这两个学院。个别院校只有一个本科学院,全体学生共同编入。而其他学校,还会开设诸如音乐学院,建筑学院,艺术学院等小众领域。进入某个大学院内,专业选择资源丰富,机会众多。跨院转专业可能会涉及前置课程的要求,尤其是工程学院比较麻烦,但并非不可操作。

 

6.  不同专业申请录取难度确实有一定差异,但是并不代表冷门专业更容易录取。

传统热门专业诸如计算机,工程学等都会吸引大量申请人,与此同时很多学生在相关领域有扎实积累,无论从选课,实践项目,假期短训营等等都有各自独特的长期时间投入,竞争自然非常激烈。绝对冷门专业比如非洲研究等历来属于清水学科,乏人问津。偶尔有人申请,学校从多元化角度考虑也会更加青睐。但是此时,对于学生的考察也会更加详实,从平时经历的蛛丝马迹中去寻找,到底是临时抱佛脚的贴金,还是长期以来的持续投入。既然你准备打冷门牌,那么做好充分准备去迎接标准严苛的审核。

 

 

 

往期精彩回顾

《谁终将声震寰宇—-美国顶级名校录取特点分析(上)》

《谁终将声震寰宇—-美国顶级名校录取特点分析(下)》

 更多文章请访问: www.liangdong.us

 

============我是分割线==========

董老师纵横江湖十数年,渡人无数。目前躬耕于美利坚国New York州新乡市。不抽烟,不喝酒,不烫头,专注得天下英才而育之,excited!

来信来函nbvhg76@gmail.com

 

 

 

 

 

 

 

Read more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