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uters news

穿过你的黑发我的手

2016-10-16 文:

10月14日,路透社Reuters刊发了一篇文章How a Chinese company bought access to admissions officers at top U.S. colleges 标题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一个中国企业如何贿赂美国顶尖大学招生官。这篇路透社的文章指出D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机构被前雇员(包含外籍)指控帮助学生在申请过程中欺诈,以及通过自己在美国注册关联的NPO非营利组织而向美国一些大学招生官支付由其在上海组织和主导的申请workshop活动的站台费用以及车马费,包括往返商务舱或经济舱加一定酬金,比如美金4500刀。已证实的参与学校包括加州伯克利,弗吉尼亚,卫斯理,卡尔顿,波莫纳等等一系列美国大学。具体名单还有较多。稿件中还列举了若干个外籍前雇员对于D公司指使雇员给申请学生作假等一些事宜。具体文章可以访问路透社,相信最近两天国内媒体也会跟进。

 

此外,D公司在美国设立了一个非盈利组织Council for American Culture and Education,这个组织以其身份特殊性,较好的承载了对于各个大学的沟通和接触。商业公司不能直接和大学招生官产生利益交换,但是如果一切行为是一个第三方非盈利机构,那么事情就相对容易办了。但美国发达的非政府非盈利行业早已考虑到各种潜在的利益交换,所以明确规定,非盈利组织必须披露自己的密切关联方。D公司从这个CACE组织的活动(邀请各个学校招生官站台)中获益了,同时CACE与其紧密关联,并且所有行为都是为了帮助D获益,同时CACE却没有向美国的IRS税务部门披露这些情况,所以事情复杂了。D公司老板向USC南加州大学一个研究中心捐款75万美金,具体操作也是由CACE来完成。于是路透社就把这个情况向纽约市总检察官办公室报告了,接下来,估计是非常严格和复杂的调查程序。

 

D公司看到路透社的稿件后,愤怒的在官网贴出了一个官方声明,严格否认各种指控,并祭起了“制造美国大学已经被中国教育机构所侵蚀这样荒唐但颇具轰动效应的新闻,达到其哗众取宠,抹黑中国基础教育的目的”这杆大旗。


今天文章的目的不在于讨论事件中的是非曲直,我甚至觉得D也算业界良心了,毕竟自己花真金白银宴请美国现任招生官,分享给国内学生一些信息的同时获取自己的商业利益。比起那些挂羊头卖狗肉,或者直接忽悠一群不知什么时候就早已离职的甚至无法验证其背景的所谓“前招生官”不知道要好到哪里去了。相反,这件事背后折射的国人心理,思维模式,以及心理预期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前段时间我恰好针对国内家长迷信招生官的现象写过一篇文章,今天这个日子重温一下,还是觉得非常的好。那篇文章题目是《生命不息,忽悠不止:关于美国名校招生官的几个事实》。文章比较长,但是我还是希望家长们可以花点时间读一下。

 

回顾下那篇文章,我其实默认的描述对象是顶级大学的招生官,但是结合路透社这篇新的文章,我又有了很多新的认识。但是所有认识无一不在加强着我的判断:招生官这个群体掌握着巨大的权力,但是其构成比较复杂,决策机制相对公平,也许偶尔可以提供部分所谓的内部信息,但是单独个体无法只手遮天。本文不再纠结细节,但是提供两个真实的小故事,供读者们共同参考。

 

1. 招生官职位

有一段时间,我深感北京雾霾严重,所以利用在美国开会期间,广泛联系了一些TOP20大学的招生办公室的工作机会。经过复杂的沟通和面试,我的履历,成就,出版物,以及对于优秀学生的敏锐判断力被广泛认可。作为一个外籍雇员,他们也甚至愿意提供H1B签证,可是最后环节讨论薪水时,我确实有点心凉。知道招生官挣得不多,但是没想到确实那么少。最终我向这所坐落于大山里的常春藤学校的伙伴们表达了感谢,拒绝了这个Offer。

 

2. D公司的公交广告

2012年年底,我指导了深中的X同学,成功斩获了斯坦福大学提前录取。一时被传为佳话。我后来有一天到访深圳,乘坐出租车时,无意间发现旁边的公交车身印着硕大的照片广告。X同学笑靥如花,标题是D公司成功学员荣获斯坦福大学录取。

 

最后,我还是要写点关于这个事情的影响和发展,以及受到事件关联的学生和家长们的应对建议。

 

1. 虽有指控,但是对于过往学生,应该不会纠结。

路透文章专门提到了通过D组织的活动拿到录取的一个卫斯理的女孩,因为卫斯理的录取官参与了workshop,并且面试了这个孩子,最后成功录取。首先鼓励下这个女孩,抓住机会了解学校,没有任何错误,她自己良好表现收获录取是自然的事情,应该不会与内幕交易相关。但是卫斯理已然决定不再继续参与类似活动。事件中的其他学生,除非严重的违规,比如自己篡改成绩单,应该都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他们尽可放心。

 

2. 各个学校会在短时间内严格控制现任招生官行为。

其实,每年每个高校都有一定的市场活动经费,专门应对中国市场。即便没人邀请,招生官也会自己飞到中国,到好学校挨个做宣讲,力图招揽好学生。出了这个事情后,他们的行为更加被约束,现任招生官更加不敢参与商业活动。

 

3. 目前D公司的学生,请务必遵守游戏规则,不做违规之事。

D公司规模比较大,估计目前应届申请的学生不少,那么在此多事之秋,最好不要妄图拷贝前辈的模式,还是要亲力亲为,实事求是。因为你们的申请会被放到更加严格的聚光灯下拷问。此事件波及到的20余个学校,估计会立刻自查,撇清关系,对于来自D学生的申请更加严酷,以便避免指控。

 

4. 大形势不变,一切向好发展。

中国学生赴美趋势在短期内不会变化,竞争仍然会更加激烈。虽然有这种个别事件影响,但是不会影响整体局势。对于正规的学校组织的活动,尤其是现任招生官的到访仍然是一个很好的渠道去了解信息。

 

5. 短期之内,各种打着前招生官幌子的公司会收敛,当事件被遗忘,他们仍会继续。

所谓招生官熟知内部情况,有广泛人脉这些传统中式思维的投射,其实真的不好使。